2021年6月5日 星期六

【疫情日記】好好照顧自己

隨著COVID-19的疫情爆發,新聞裡每日三位數的確診數、醫療量能的不足、醫病關係的緊張、防疫物資的搶購…...等,心中的焦慮也隨之而升。








▲每日下午14:00的疫情指揮中心

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bbc.com/zhongwen/trad/57187804


而這些是一年前我們未曾想像過的畫面,正赤裸裸地在醫院上演著。


前線防疫人員

帶著密不通風的N95口罩、著全身的防護衣、帶著3層的手套、腳上套著鞋套、帶著防護面罩,頂在烈陽下,最裡層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濕透,臉頰滑落的不知是汗水還是眼淚……









疫情下的生活

當全台在第三級的警戒裡,出門變得謹慎小心,人民的自主性封城,少了人潮的台北街頭變得格外冷清,

捷運裡的車廂格外空曠,帶著手套與護目鏡的防護裝備,我想這時唯一的熱門景點不外乎是民生必需的超市與菜市場吧!

社交的生活減少了,冷漠的人群更加冷漠了,害怕疫情而銳減的互動,這時更能看出人性。

身為北漂遊子的我,這時好想好想回到家裡,待在家中吃著媽媽親手煮的熱騰騰飯菜,想像的畫面也覺得幸福,但因為疫情加上工作緣故,這時減少長途的移動,並在家好好照顧自己才是最好的選擇吧!


辛苦了

「你們辛苦了!」感謝這些在疫情下的戰士們,穿著密不透氣的防護裝備,保護自己避免病毒威脅,才有更多的能力照顧其他的患者。


勤洗手、戴口罩、這時宅在家配合防疫也能保護自己,期待在未來的某天可以戰勝病毒。

2021年5月22日 星期六

【醫療】檢傷分級Triage

 急診,不是先到先看,

醫療人員根據的是急診的檢傷分級制度,

不然在這混亂的戰場裡,

失去了該有的秩序。



什麼是檢傷分級?
是根據病況的嚴重度做區分,
從民國99年起,衛生署將全面實施新急診五級檢傷分類標準,分成復甦急救、危急、緊急、次緊急、非緊急等5個等級。

第一級復甦急救:醫護人員馬上處置;病況危急,生命或肢體需立即處置

第二級危急:醫護人員需10分鐘內處置病人;潛在性危急生命、肢體及器官功能狀況,需快速控制與處置

第三級緊急,醫護人員應在30分鐘內處置病人;病況可能持續惡化,需要急診處置,病人可能伴隨明顯不適的症狀,影響日常活動

第四級次緊急,醫護人員可在60分鐘內處置病人;病況可能是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,或某些疾病之合併症相關,需要在1-2小時做處置,以求恢復、避免惡化

第五級非緊急,醫護人員可在120分鐘內處置病人;病況為非緊急狀況,需做一些鑑別性的診斷或轉介門診,以避免後續之惡化

新急診五級檢傷分類標準,可依成人和兒童先行分類,注意是否為外傷,再根據呼吸窘迫度、血行動力、意識程度、體溫、疼痛嚴重度、受傷機轉等6種條件分級判定。


正逢疫情期間,
急診外頭總像市場般的人滿為患,
急診無法解決您的心急,
是根據病患狀況決定看診順序。

希望疫情快快過去,
讓醫療體系早點恢復正常運作。
第一線的醫療夥伴大家辛苦了!!!
天佑台灣






2021年3月7日 星期日

【緊急救護】AED(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)

什麼是AED?

我想這個名稱不陌生吧!

身在台灣其實很幸福,

舉凡在公共設施、學校、車站、大眾運輸,都可以看得到它的存在。

但......你夠認識它嗎?知道如何使用嗎?

 

AED的全名是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,

中文是「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」。

它能偵測傷患的心律脈搏、並施以電擊使心臟回復運作的儀器,因為使用的方式容易,開啟機器時會有說明方式,加上圖示輔助,所以,坊間稱之為「傻瓜電擊器」。


為什麼認識AED重要?












文獻指出,因突發性心律不整而導致心跳停止的個案,如能在一分鐘內給予電擊,急救成功率可高達90%,每延遲一分鐘,成功率將遞減7-10%。


生命之鏈

生命之鏈指的是起始於對心跳停止的患者立即急救,直到送醫實施整合性復甦後照護為止。當傷、病患者處於OHCA(心肺功能停止)狀態,人類腦細胞在4分鐘內開始缺氧死亡,10分鐘內腦死,如果能儘早求救呼叫119、儘早實施高品質CPR,儘早實施AED電擊去顫、儘早實施高級心臟救命術(ACLS)及整合性復甦後照護,則OHCA患者救活率相當高;如果其中一個環節錯誤或無法連結,生存之鏈就無法形成。




什麼時候需要使用AED?

當遇見旁人路倒,不幸發生呼吸心跳停止時,而在救護技術員(EMT)未抵達之前,若在黃金救援時間內能實施CPR及使用AED,對於患者日後的存活率能有效提升。
因為根據醫學文獻,當腦部細胞在缺氧4分鐘內即會產生不可逆的損傷甚至死亡,而救護人員即使火速到達現場,也難以趕上腦細胞的受損時間。

呼吸心跳停止處理-心肺復甦術(CPR+AED)

說明: CPR+AED急救口訣:叫、叫、壓(C,compress)、電(D,defibrillation)。

叫:叫病人,確認有無反應。

叫:求救,119報案,並聽從執勤人員指示,同時找幫手並設法取得AED。

壓(C):壓胸。掌根置放於兩乳頭連線中央,用力壓、快快壓、胸回彈、莫中斷。

電(D):使用AED,打開電源,貼上貼片,聽從AED指示操作。


如何使用AED?

<AED 口訣:開貼插電>

「開貼插電」指的是使用 AED 時的步驟與注意事項:(1)打開電源、(2)貼上電極、(3)將線頭插入電擊插孔、(4)執行電擊。

使用 AED 時,你必須持續對患者施以壓胸按摩,要注意的是,進行到口訣中「插」與「電」兩階段時,須暫時停止壓胸按摩。

(1)開:打開電源

使用 AED 的第一步即是打開電源,遵照語音指示。若有另一位施救者應持續為患者實施壓胸按摩。

(2)貼:貼上電極貼片

依據機器或電極貼片上的圖示,將貼片貼在患者的胸壁。一片貼在患者左邊乳頭下方外側,另一片貼在患者右邊乳頭上方。此時仍持續為患者實施壓胸按摩。

Opps!!以下為某些可能令電極貼片無法順利黏貼的狀況,或必須修改黏貼方式的時機。

#如果患者有濃密胸毛

胸毛可能會妨礙電擊貼片黏住皮膚。若施加壓力後仍無法黏貼,可用力將貼片撕下以拔除胸毛,並將另一組新的貼片貼在光滑的皮膚上。有些 AED 附有剃刀,也可先刮除黏貼區域的胸毛,再將貼片貼上。


#如果患者有貼藥膏片

若患者胸口貼有藥物貼片,先移除貼片,將皮膚上的殘膠與藥物清理乾淨,再貼上貼片。


#如果患者是兒童

如果眼前的患者是25公斤或8歲以下兒童,可以使用兒童電極貼片,若無則直接使用成人貼片。兒童電極貼片的黏貼位置是在患者的胸前兩乳頭中央處,以及背後兩肩胛骨之間。有些 AED 具有兒童模式功能,使用上應切換為「兒童模式」。


#如果患者裝有心律調節器

如果你在患者胸側發現圓形或方形的腫塊,代表患者裝有心律調節器,黏貼時應避開它。


(3)插:將線頭插入電擊插孔

確定電極貼片黏妥後,你得將線頭插入電擊插孔(有些機器的線頭已經接在插孔上,則可以略過此步驟),這時另一位施救者應持續進行 CPR,切莫中斷。

線頭插入機器後,AED 會自動分析心律並發出語音提示:「分析心律,不要碰觸患者身體。」此時請暫時停止 CPR,不要碰觸病患。

經過短暫時間,如果 AED 發出不建議電擊的語音時,則繼續壓胸動作。然而,若 AED 發出建議電擊語音,則進行以下步驟。



(4)電:執行電擊

若是AED判讀為建議電擊,為了避免其他人觸電,應大喊:「大家離開!」,確認沒有人碰觸患者後,才按下電擊鈕。


該如何取得AED?

其實,政府在2013年公告,以下八種場所必須設置 AED,以方便民眾在第一時間內執行急救:

(1)交通要衝:機場、高鐵站、二等站以上之台鐵車站(全國共56站,如台北、中壢、彰化、楠梓、蘇澳、台東等)、捷運站、轉運站、高速公路服務區、港區旅客服務區。

(2)長距離交通工具:高鐵、座位數超過19人座且擁有空服人員之載客飛機、總噸位100噸以上或乘客超過150人之客船等交通工具。

(3)觀光旅遊地區:國家級風景特定區及直轄市、縣(市)政府主管之風景區、國家公園、森林遊樂區、開放觀光遊憩活動水庫、觀光遊樂業、文化園區、農場及其他等觀光旅遊性質地區。

(4)學校、大型集會場所或特殊機構:高中以上之學校、法院、立法院、議會、健身或運動中心、殯儀館、3000名以上人員之軍營。

(5)大型休閒場所:平均單日有3000民眾出入之電影片映演場所(戲院、電影院)、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、視聽歌唱場所、演藝廳、體育館(如小巨蛋)、圖書館、博物館、美術館。

(6)大型購物場所:平均單日有3000民眾出入之大型商場(包括地下街)、賣場、超級市場、福利站及百貨業。

(7)旅宿場所:客房房間超過250間之旅館、飯店、招待所(限有寢室客房者)。

(8)大型公眾浴場或溫泉區:旺季期間平均單日有100次出入之大型公眾浴場、溫泉區。

也可以在行動裝置上下載「全民急救 AED」的APP,查詢各公共場所 AED 的位置。


學會急救方法,不但救腦救心,挽救一條寶貴生命,你我可以是彼此的天使。

【疫情日記】好好照顧自己

隨著COVID-19的疫情爆發,新聞裡每日三位數的確診數、醫療量能的不足、醫病關係的緊張、防疫物資的搶購…...等,心中的焦慮也隨之而升。 ▲每日下午14:00的疫情指揮中心 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bbc.com/zhongwen/trad/57187804 而這些是...